赤壁赋教学设计

诗集 2024-06-02 16:36:19 340

赤壁赋教学设计?那么,赤壁赋教学设计?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分数和小学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做的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复习、过度方面比较自然。
新课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复习题:“希望小学六年级有50名同学,今天有一人因为生病未到校,请问六年级到校的人数是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既复习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点,又为下面即将要学的新知打下伏笔。然后在学生顺利解答复习题之后,要求学生把结果化成百分数,直接告诉学生并板书“到校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就是这个班今天的出勤率”,要求学生对照这句话写出出勤率的公式,理解为什么公式后面要乘以100%。然后把复习题的问题改为“请算出六年级的出勤率”让学生列式解答算出其出勤率。
2、在例题设计、练习方面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当学生学会计算由复习题转化过来的例题中的出勤率之后,马上安排学生算一算我们班今天的出勤率,一是检验学生理解、掌握求出勤率的情况,二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的数学,三是渗透出勤率最高可以达到100%。
在设计第二个例题时,我以上一个单元的考试成绩为素材,让学生根据考试及格和高分人数算出我们班的及格率和高分率。使学生能根据例题举一反三理解什么是及格率什么是高分率,进一步理解百分率的含义,并感受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每出示一个题目,都让学生解释要求的那个百分率的意义,说出计算的公式,为学生理解掌握新知铺好了路。后面又让学生讨论本节课所计算过的出勤率、及格率、高分率、发芽率等与1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百分率的含义。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复习题的第二个条件其实可以设计的更为简单一点,直接告诉“今天有49人到校”就可以了,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一些,在计算时花的时间也会少一点。然后在新课结束时出一个转了弯的题作为思维训练,让学生在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上再去思考、去解答可能效果会更好。
2、在巩固练习时,由于下课的铃声已经响了,所以这个过程进行的有些匆忙,导致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发现(课后才发现并改正),这是以后一定千万要注意的。

赤壁赋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2、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通过画一画,借助线段图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地具体意义。
4、学会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5、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学会画线段图,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教学难点: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应用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幻灯片,指名完成旧知,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2.我们已经学过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每位同学都有购物的经历,在购物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下面这位同学在购物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课件出示情境图例3。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信息和问题)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答(军旗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问题:象棋的价钱是多少?)
2、分析与解答
(1)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纸条摆一摆题中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2)班上交流摆法
(用一张纸条的长度表示军棋的价钱,再用同样的4张纸条连接起来的长度表示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
(3)引导学生根据摆的纸条,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中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全班交流。
(4)课件演示画线段图的过程,教师指导画法:首先用直尺画一条线段表示军棋的价钱,然后在下方线段,与上一条线段的起点对齐,连续画四条这样的线段,表示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最后在图中标好条件和所求问题。(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完善自己的线段图)。
(5)引导:求象棋的价钱就是()的()倍是多少,也就是求()个()是多少。
(6)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
(列式:8×4=32(元),因为要求8的4倍是多少,就是求4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回顾与反思,总结算法。
(1)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要验证32元是不是8元的4倍,可以用除法检验32÷8=4,结果是正确的。)
(2)师小结:我们先找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利用摆一摆或画出线段图进行分析,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最后列出算式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课件出示练习
2、完成练习十一第5、6、7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9题。
板书设计:

设计方案:
(1)先把盐一份2克的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克了。
(2)平勺定量法。就是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盐质量,加多少勺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
(3)首先用天平称量12个小组盛有5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盐,加到盐不能溶解为止,再称量出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为B-A克。
A(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
B(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加入盐的质量)
B-A(加入盐的质量)
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要规范。如何用量筒量取50毫升水;天平的使用;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将搅拌、静置等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赤壁赋教学设计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既隐伏着游兴,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面对着“月自风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与美酒,再游赤壁已势在必行,不多的几行文字,又写了景,又叙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为一体,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可东坡却“节外生枝”地又插进“归而谋诸妇”几句,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而且使整段“铺垫”文字更呈异采。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西鹊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写到这里,又突起神来之笔,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似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描写江山胜景,色泽鲜明,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巧用排比与对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乐感。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后赤壁赋》在苏子和“客”游赤壁时,“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且苏子睡后“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苏子以为道士即先前所见之鹤。本段描写为文章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苏轼的诗文中,很多地方都写到了鹤,如《放鹤亭记》、《鹤叹》等都有对鹤的生动描写与赞美。我们知道,鹤在古代是放达隐逸的象征,是超脱不群的象征,是超然尘世的象征。所以,游赤壁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的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非但无济于事,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的食盐。
2、过程与方法: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②严格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
二、教学准备:
每个合作小组2个装100毫升水的烧杯、1根搅拌棒、1个药匙、探究记录表若干。教师准备1架天平、2袋精盐、分好的食盐若干份。
三、教学过程:
1、导课:盐能溶解与水吗?能溶解会出现什么现象?假如不能溶解,会出现什么现象?
2、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①教师介绍量杯。做食盐溶解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断加盐,食盐能不断溶解吗?做与已经溶解了30克盐的盐水的对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②你估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
3、合作讨论,设计研究计划
①学生独立估算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准备如何加盐。抽样汇报。
②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小组结论。分组汇报。
4、合作探究
①每小组按自己小组的设想进行实验。
②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③师生共同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6、小结:
①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②出示盐水混合物,你能解释盐不溶解的现象吗?(食盐能溶解,但是不能无限溶解,到一定量的时候他就不溶解了,就像人吃饭一样吃饱了。)
③你有什么问题吗?
7、课外延伸:①如果改为100毫升的开水,你认为实验结果会一样吗?
②试一试: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糖?

赤壁赋教学设计

以上就是赤壁赋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