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杜甫赏析,岁暮穷阴急景译文

诗集 2024-04-30 10:35:13 28

岁暮杜甫赏析?而且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又如“对偶”和“双关”手法,诗题“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那么,岁暮杜甫赏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岁暮杜甫诗歌鉴赏

1)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双关。“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④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岁暮杜甫赏析,岁暮穷阴急景译文

古诗岁暮

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解析:此处的“壮心惊”,是杜甫内心的震惊、吃惊、惊叹。“结合全诗”,杜甫的惊源于当时身处的“天地日流血”的社会环境,源于自己“岁暮远为客”的无奈处境,源于“济时敢爱死”的人生追求。扣合诗句这些就可以概括出“惊”的具体内涵。

岁暮杜甫对比手法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

国分忧;

岁末暮年,

漂泊异乡,

政治上被冷落,

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

强烈的爱国感

情与其艰难的处境,

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

大反差。

岁暮谢灵运注音版

唐朝代宗广德元年,吐蕃攻破松、维、保三州,成都告警。作者那年在梓州,感于国防空虚,朝中无人,自己虽有壮志,不被重用,因而写了这首诗,抒发感慨。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既反对非正义的对外战争,也坚决主张抵抗外来的侵略。

“寂寞壮心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的无奈和悲愤。这里“寂寞”一是说自己流落阆州,孤身一人,真是寂寞,二是说自己为朝廷所弃,他乡作客,报国无门,但诗人是不甘心这样寂寞的,所以才会有“壮心惊”的心情。

岁暮古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导语】《岁暮》是唐代诗人杜甫作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境战争,时局艰难,朝廷却无人请缨抗敌,而自己漂泊异乡,孤独寂寞;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下面就和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欢迎阅读!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赏析】

杜甫在梓州时,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其间曾经到阆州,却又他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忧国忧民的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自述自身经历。临近年关,诗人还在异乡漂泊,这时又听到战乱的消息,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作者心情极其沉痛。颔联写战争,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颈联先写战争的惨烈,表达对朝廷无人请缨杀敌的担忧。

尾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一问一叹,表达报国无门的苦闷。面对“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的局面,杜甫胸中涌起了报国激情,他说,国家危难时,我拯救国家于生死存亡之际,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我只会奋不顾身,投入到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

岁暮杜甫赏析,岁暮穷阴急景译文

以上就是岁暮杜甫赏析的全部内容,1)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2)①借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