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的鼓室,中耳是在鼓膜里面还是外面

名言名句 2023-11-24 22:03:33 105

中耳的鼓室?鼓室作用是将声音传入内耳,放大声音,调节声音大小,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室是中耳最主要的部分,由颞骨岩部、鳞部、鼓部和鼓膜围成,与矢状面近于平行的扁平腔隙。向前借助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那么,中耳的鼓室?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鼓室盖位于

鼓室内的结构包括耳腔、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1、耳腔

耳腔是鼓室内的一部分,位于头骨的侧面和后面。耳腔内部有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连接外界和鼓膜。耳腔起到引导声音进入中耳的作用。

2、中耳

中耳是鼓室内的一个空腔,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是中耳与外耳的分界线。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连接在一起,将声音从鼓膜传递到内耳。鼓室是中耳的空腔,内部充满空气。

3、内耳

内耳是鼓室内的最后一部分,它包括耳蜗和前庭。耳蜗是内耳的主要听觉器官,其中包含感觉细胞,能够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发送给大脑。前庭则负责平衡感觉,包括感知身体的姿势和加速度的变化。

咽鼓管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通道,它起到平衡中耳内外压力的作用。当我们嚼食物、吞咽或进行等压性呼吸时,咽鼓管会打开,使得中耳与外界的压力相等。如果咽鼓管阻塞或不通畅,可能导致中耳压力失衡,引发听力问题。

声音传导与平衡功能

鼓室内的结构通过声音传导和平衡功能共同协调工作。

中耳的鼓室,中耳是在鼓膜里面还是外面

鼓室分为哪三部分

鼓室里边有很多重要的结构,与听觉有很大的相关性。鼓室介于外耳与内耳之间,是颞骨岩部内的一个不规则的小气腔,其外侧壁为鼓膜,内侧壁即内耳的外壁。内侧壁上有两个小孔:上方的孔呈卵圆形,通向内耳的前庭,称前庭窗,被镫骨底封闭;下方的孔为圆形,与耳蜗的起始部相接,称蜗窗,活体时被第二鼓膜封闭,此膜对耳蜗内的外淋巴的波动具有缓冲作用。鼓室的上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部形成,该处骨板较薄,若鼓室疾患易波及颅内。

鼓室内含有三块听小骨、两块肌肉、一根神经和与大气压力相等的空气。三块听小骨,自外向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头和砧骨体形成关节,位于鼓室上隐窝内,并借韧带与上壁相连。锤骨柄细长,末端附着于鼓膜脐上。砧骨长脚与镫骨小头形成关节,镫骨底借韧带连于前庭窗的边缘。三块听小骨连接成一个曲折的杠杆系统,称听骨链。当声波振动鼓膜时,经听骨链使镫骨在前庭窗上不断摆动,将声波传入内耳。鼓膜和听骨链的活动还与两块小肌作用有关,两块小肌为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鼓膜张肌收缩时,可使鼓膜紧张;镫骨肌收缩时,牵拉镫骨,以调节声波。这两块肌共同作用,可使听骨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听骨链运动幅度减小,阻力加大,使外来的声波减弱,对内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鼓室的六个壁图解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腔四部分。

鼓室内有听骨、肌肉、韧带和神经。中耳是换能器,换能是将一种能量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中耳通过鼓膜和听骨链将声能转换为机械能,再由镫骨底板将机械能转换为内耳的液态能。

鼓膜是中耳和外耳的分界,呈椭圆形,中间稍向内凹陷,色灰白,较透明,其构造分三层:外层是皮肤层,中层由浅层的放射状和深层的环状纤维组成,它们使得鼓膜能承受一定的气压和水压并抗感染,内层为粘膜层,与鼓室粘膜相连续。鼓环将鼓膜固定在某一位置,使其成为在外耳和中耳之间的一层防水防气的屏障。

在中耳腔内的听小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分别叫作锤骨、砧骨和镫骨。这些听骨由韧带连接并悬挂起来形成了听骨链。锤骨柄附在鼓膜上,锤骨头与砧骨头形成锤砧关节,砧骨底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镫骨底板由环状韧带固定在卵圆窗上。听骨链利用杠杆原理使来自鼓膜的机械能放大,传递到卵圆窗。

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途径,也是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它的一端开口在较高的中耳鼓室腔,另一端开口在较低的鼻咽部,通过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空气可从外界直接进入中耳腔。咽鼓管平时处于关闭状态,能较好的防止细菌感染,只有在咳嗽、擤鼻涕、打哈欠或吞咽时,咽鼓管才开放。

咽鼓管圆枕是什么组织

中耳周围组织结构

鼓室的壁:鼓室呈棱形或狭长的盒子状,边缘凹陷,有一底、一顶和四壁。乳突窦位于颞骨乳突内,和鼓室一样,顶部与颅中窝之间以鼓室盖分隔,底部借小孔通乳突小房。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内覆黏膜,与中耳黏膜相续,乳突窦前邻面神经管。

咽鼓管:咽鼓管连接鼓室和鼻咽腔,向后下开口于鼻腔下鼻道,其后外1/3为骨性,其余部分为软骨性。咽鼓管内覆黏膜,向后与鼓室黏膜相续,向前与鼻咽部黏膜相续。

听小骨:鼓室内的听小骨形成从鼓膜到卵圆窗的听骨链,卵圆窗是位于鼓室内壁上的椭圆形开口,由镫骨底封闭,内连内耳骨迷路。听小骨在发育过程中最早骨化,出生时已完全成熟,听小骨坚硬致密。锤骨附在鼓膜上,镫骨附在卵圆窗上,两骨之间是砧骨,分别与它们形成关节。听小骨与其他骨不同的是,外覆鼓室黏膜,而不是骨膜。

锤骨:锤骨头为圆形,位于鼓室上隐窝,颈位于鼓膜松弛部下面,柄被鼓膜包绕,柄尖位于鼓膜脐处,并随之一起运动。锤骨头与砧骨关节,鼓膜张肌腱在锤骨头附近插入锤骨柄,鼓索神经跨过锤骨颈内表面,锤骨通过长的突起和附在鼓膜上的柄发挥杠杆作用。

砧骨:砧骨体较大,位于鼓室上隐窝内,与锤骨头相关节,长脚与锤骨柄平行,内侧端通过突向外侧的豆状突与镫骨相关节,砧骨短脚通过韧带附在鼓室后壁。

鼓室隐窝

【答案】:鼓室位于颞骨岩部内的含气的不规则的小腔。鼓室有6壁,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血管和神经等。鼓室各壁的内面及上述各结构的表面均覆有粘膜,鼓室的粘膜无腺体,固有膜也很薄,紧附于骨膜上,并与咽鼓管和乳突窦、乳突小房的粘膜相连续。

鼓室的壁:

(1)外侧壁:鼓室外侧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故又名鼓膜壁。在鼓膜上方为骨性部,即鼓室上隐窝的外侧壁。借鼓膜与外耳道相隔。

(2)上壁:又称鼓室盖壁,由颞骨岩部前面外侧的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中耳疾患可能侵犯此壁,引起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3)下壁:为颈静脉壁,仅为一薄层骨板,凸面向鼓室,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窝分隔。该壁可能未骨化形成骨壁,此种情形则仅借粘膜和纤维结缔组织分隔鼓室和颈静脉球。对这种病人施行鼓膜或鼓室手术时,极易伤及颈静脉球而发生严重出血。

(4)前壁:为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外壁。此壁甚薄,借骨板分隔鼓室与颈内动脉。此壁上部,即颞骨岩部与鳞部的交界处,有肌咽鼓管,此分隔为上、下两部;上部为鼓膜张肌半管,下部为咽鼓管半管。鼓室借咽鼓管通向鼻咽部。

(5)内侧壁:为迷路壁,是内耳前庭部的外侧壁。中部有圆形隆起,称岬,由耳蜗第一圈的隆凸形成。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前庭窗(或卵圆窗)连于前庭。

中耳的鼓室,中耳是在鼓膜里面还是外面

以上就是中耳的鼓室的全部内容,(1)外侧壁:鼓室外侧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故又名鼓膜壁。在鼓膜上方为骨性部,即鼓室上隐窝的外侧壁。借鼓膜与外耳道相隔。(2)上壁:又称鼓室盖壁,由颞骨岩部前面外侧的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