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背景,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

诗集 2024-06-27 15:19:40 208

登金陵凤凰台背景?.那么,登金陵凤凰台背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登金陵凤凰台背景及赏析

颈联: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颔联: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

感慨: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凤凰飞去后楼台空荡长江自己在奔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国宫殿里的花草埋没在幽僻的小路上,晋代的豪门贵族已经变成了古墓。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的半截山峰落在青天的外面,白鹭洲从中分开了一条水流。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是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不见长安使人忧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背景,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楷书

1.对比、比喻、象征、对偶,借古抒情,虚实相生,融情入景。
2.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哪个好

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首联就是第一句。颔联就是律诗第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答: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叹!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以其旷达高远与略带黯淡色彩的吟咏,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凤凰咏叹调

登金陵凤凰台背景音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全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如下: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作品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
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背景,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

以上就是登金陵凤凰台背景的全部内容,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