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二首其一,小学三年级采莲曲的诗意

诗集 2024-02-12 14:43:41 174

采莲曲二首其一?《采莲曲》唐代:王昌龄 其一: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那么,采莲曲二首其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王昌龄采莲曲原文和翻译

采莲曲二首(其一)·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摘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是乐府旧题,多描写江南女子湖上采莲的情景。萧纲此诗则袭用旧题,用清丽浅显的语言,描绘诗人泛舟湖上采摘莲蓬的图景,表现了他悠然闲适的情趣。

起首四句,淡淡叙来,并不着意刻画。“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薄暮时分,清波粼粼,荷叶田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空旷的石矶上,主人公兴致盎然准备荡舟去采莲了。“晚日”、“空矶”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勾画出一片空阔、寂静的背景。“风起湖难渡,莲多摘未稀”,诗人的视线由岸边转到湖上。泛舟湖面,晚风阵阵,水波荡漾,小舟也随之起伏摇荡。渐渐,舟入莲塘,此时闯入诗人眼帘的便是那一片茂密丛生的荷花。“莲多”句是写作者乍入荷塘第一眼所得的总体印象。虽是笼统的总写,却是一篇之关键,全诗就是围绕着这一句展开的。从章法上看,这二句在全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面紧挽上文笔触由岸而湖再转到荷塘,一面又开启下文,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荷塘究竟是怎么个景象呢?这样,就自然带出了下文。

紧接的四句,承上“莲多”一句加以生发。诗人的镜头渐渐推进,把焦距对准了荷塘深处,集中描写了小船在荷花丛中穿行之状。

采莲曲三首其一

第一句:吴姬:名字,越艳:越国非常漂亮的女子;吴姬是越国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嫁给楚国王子做王妃

第二句:采莲的时候因为摆动莲舟而弄湿了自己的裙衣,从此句可以想象出一个及其美丽的女子在船中拨动船桨的娇美动作!

第三句和第四句,分别用花和月来衬托女子的美貌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女子吴姬的美貌,其他的花、月、舟 、水这是来衬托她的

采莲曲二首其一,小学三年级采莲曲的诗意

采莲曲 王昌龄其一 古诗

作者:邓林

诗名:采莲曲二首 其一

朝代:明

全文:

绿鬓云鬟红玉颊,日日溪头弄舟楫。

采莲采叶复采花,莲花莲叶何稠叠。

万里关山君别妾。

试问相思路几重,数尽莲花数莲叶。

采莲曲二首其一,小学三年级采莲曲的诗意

三年级语文上册采莲曲

全诗:

采莲曲二首 其二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释义: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出自:唐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其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

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

采莲曲二首其一,小学三年级采莲曲的诗意

采莲曲其一和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里的脸庞开放。碧罗裙. 芙蓉面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辩认,老歌声才发觉群里有人来采莲。

以上就是采莲曲二首其一的全部内容,《采莲曲二首》唐代:王昌龄 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注释:1、采莲曲:古曲名。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